你買過高山蔬菜嗎?
高山蔬菜經常標榜鮮脆甘甜,但看過了齊柏林導演拍攝的《看見台灣》這部電影後,我對高山蔬菜開始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有時候媽媽買了高山高麗菜,還會被我拒吃。
因此,當福山有機農場聯繫我的時候,我還滿猶豫的。剛好那時候我住在台南朋友家,想說,那不如問看看是否方便讓我上山過去拜訪,也能藉此多了解一下高山農業。親自走過、看過、聊過,也許能有不一樣的體悟。
幸好,我去了這一趟。

福山有機農場 遠眺曾文水庫
會統系畢業不務正業?致力推廣有機農法
福山有機農場有兩處,分別是位於海拔1000公尺高的草山,以及海拔1350公尺高的二延平區域。
來到嘉義,台灣好行公車路線讓我比原定時間提早了一個小時抵達山上,農場主人林福山夫婦剛好來接我,順路去到了隙頂,拿菜給以友善農法種植咖啡與茶葉的農友。席間聽到了他們在討論山上缺水、缺工、高工資的問題。

二延平農場
跟著林夫婦的腳步,先到了二延平的農場。這裡是3年前承租下來的農地,自建水塔儲水,並使用以色列的滴灌技術,精準的灌溉在土壤讓植物吸收,以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使用滴灌技術 精準灌溉
依地勢而種的蔬菜,有條不紊的排列,亦有讓瓜果隨意在山壁上攀爬生長的南瓜。菜盆裡的雜草、菜葉上被啃食過的痕跡,是滋養了這些菜蟲、友善土地的耕作與回饋人類健康的證明。

連除草劑也不使用
林大哥說,當年會統系的畢業生,是郵局、銀行、會計事務所的搶手人才,但他不想走那條路,而後皈依佛教、吃素、接觸到雷久南博士推廣的有機概念後,他開始加入推廣種植並流通有機蔬果、成立蔬果酵素工廠等已二十餘年,六年多前結束經營十八年的有機素食餐廳,回歸山林農場,在自有農場種植有機作物,同時也受邀至中國推廣有機農法。
同樣也是會計系畢業不務「社會定義的」正業的我,發現有越來越多會計系畢業,但朝向不同領域發展的人們,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下一篇會寫到,用冰淇淋挺友善耕種小農的1982 de glacée法式冰淇淋創辦人,也是會計系畢業不務正業的代表之一!
高山蔬果迷思 積極復育林地
位於1000公尺高的草山,有一塊6年前買下,佔地約15甲大的山頭,天氣晴朗的時候,在這裡可以眺望遠方的曾文水庫。
農場裡有一處天然池,林大哥維持生態原狀。偶爾會餵一下魚,這天林大哥撒了一下飼料,魚群逐漸浮出水面覓食。第一次聽到水波盪漾的聲音不是雨滴聲,而是一隻隻魚張嘴譜出的美妙樂聲。(建議插上耳機聽,比較聽得出聲音,很適合拿來當白噪音欸)
與林大哥聊了一陣子後,直白地問了他,對於高山蔬菜破壞水土保持這一說法,有沒有什麼看法?
他說,現在的高山蔬果僅能在合法的農業用地上使用,不能違法在造林區和林業用地耕種。像草山這裡的農場,在日據時代是水稻田,遺留下來的已是平坦穩定的地勢。「高山農作耕種區的水土保持反而比造林區做的還要好,因為這是農夫的生計。過去經濟作物上山而亂開發,造成山林與家園的破壞。但現在這些可以耕種的區域是農夫們的生計,農夫會故意去破壞導致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崩壞嗎?」

依山順勢而為的南瓜
以高山農業為研究主題取得博士學位的原住民農夫瓦旦.達魯,在《都你在講,高麗菜是山林血肉換來》一文中也提到,「越來越多從事農業的族人意識到這種危機,願意調整自己的生產模式,避免過度開發山林,並且禁用農藥和化肥,按照有機或自然農作進行農業管理。」使用混林農耕法、梯田耕種法等,過去老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生態知識,反而是維護山林的友善農法。

被砍伐的檳榔樹
在福山有機農場另一片山頭,原本種滿了檳榔樹,林大哥估計這每年至少可以帶來100萬元的收入,但檳榔樹不利山區的生態環境,因此買下後,花了30萬將這些檳榔樹全部砍伐,再花100萬買了肖楠、五葉松、牛樟樹等台灣原生植物,來造林,林下種植咖啡樹,如台灣樹王賴倍元以綠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林福山希望復育草山的林地,打造生態環境。

逐步復育的原生林種
此外,因為部分區域的土質較硬,選擇不開發其上的土地,而是使用移植袋的方式,袋裡填滿土並種植作物,一個袋就種一株青菜,並重複利用移植袋。

用移植袋種植
循環利用作物 友善土地真有機
有機農作物相對產量較少,是其售價較一般慣行農法作物高的原因之一。須有通路能夠銷售,否則賣不出去,蔬果一樣會潰爛。因此,林大哥開始推廣種植有機蔬果後,還創立蔬果酵素工廠,收購有機農作物,除了消化賣不出去的作物,也能以收購的方式補貼農民心血。

嚴格品檢淘汰掉的有機草莓 循環利用作為發酵液肥
收購其他有機農場的作物外,也將福山有機農場賣相較差的蔬果,發酵做為酵素,循環利用植物:
- 可做為有機肥料,再施肥回到土壤,使蔬果長的更加健康。
- 發酵後的液體有驅蟲功效,其味較酸,有些菜蟲不愛。但需要調整稀釋度,避免蔬果因太酸而死亡。
- 做為可食用的酵素液,成為保健飲品。
選擇高山種植有機作物,主要是因為高山的氣候比起平地,較不會有蟲害。儘管比較不會有,但夏季溫度較高時,仍有菜蟲出現。福山有機農場選擇不使用有機農藥滅蟲,而是用天然的方法「驅蟲」,使用竹酢液或是發酵的蔬果酵素來驅蟲。

溫室裡的荷蘭豆”豆花”
一開始只有種植高麗菜,但冬天的銷售較差。後來開始多樣化種植蔬果,有香水草莓 (有機轉型期,因仍在第三年的認證中)、高麗菜、櫛瓜、荷蘭豆、青江菜、萵苣、青椒、大白菜、咖啡、梅子、李子、水蜜桃、火龍果、南瓜、菜瓜、香蕉等等。也栽種左手香,以左手香為基底,做出植物純露清潔系列產品。

看到草莓又瞬間燃起我的少女心XD
農作物與里仁契作,由福業物流公司,將有機作物分送至里仁及其他配合的有機通路,或是消費者可自行向農場訂購;里仁的酵素原液,也是由林福山的菩提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工生產製造。無論使用福山農場自有、或向配合的有機農場購買的有機作物來做蔬果發酵液,成本都比一般作物高上許多。

第一次看到水蜜桃的花
堅持在對的道路上前行 無就會有 有就會無
除了有機耕種的高成本外,山區的人工成本也比平地來的高,所以現在農場尚未能夠損益兩平,而是以酵素工廠的收入來支持林福山的有機生態農場。然而,現在令福山夫婦最苦惱的是水資源。
雖然農場自蓋水塔貯存雨水,搭配泉水灌溉,但像今年6月到9月中,3個多月天天下雨,自此之後到我上山那天已是12月初,一滴雨都沒下。氣候的異常,使目前缺水的狀況逐漸出現,目前也開始在想辦法是否要使用自來水。
儘管高成本尚未損益兩平,林大哥說,復育林地、恢復生態、有機種植,不汙染土壤、水源等環境,才能使土地生生不息,友善動物與人類的健康。這是他護持土地的方式。

和藹可親的林大哥背影
FB &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