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雙11購物季剛過,緊接而來的是雙12,你有因為看似優惠的折扣,而瘋狂出手購買嗎?
你還記得去年的雙12,或是前年的雙11,你都買了些什麼嗎?
其實趁購物季有誇張折扣的時候,買下你需要的東西,真的可以省很多!
我朋友在去年的Black Friday黑色星期五,用3折的價錢買到BRAUN德國百靈的食物調理機!超級划算!
在9種隨手可做的友善環境小行動中,第5點我們提到減少購買衣服、鞋子,也是我目前奉行的準則之一,因為曾經在快時尚相關產業工作過,親眼看見生產過程中的浪費與汙染,因而決定減少購買。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些我們穿在身上的衣服鞋子,背後所隱藏的成本吧。

Photo by Artem Beliaikin on Pexels
原料
目前紡織品最常使用的就是人造合成纖維,來自石化原料,主要有三大類:聚酯纖維(Polyester、特多龍、滌綸、PET纖維等)、尼龍(Nylon)、彈性人造纖維(Spandex)。許多機能布料就是使用人造纖維,相較於天然的棉、麻或是動物毛,有許多優勢,比如比較容易上色、可以經過高溫熱轉印、較易維持顏色豔麗度等。彈性人造膠絲相較於天然膠絲,比較不會有肌膚過敏問題,也比較細緻。
無論天然纖維或人造纖維,染色過程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水,依照不同的色號,打色時不只需要染缸一次,有時需要染色→洗色→二次染色→洗色→固色,有時在染色前可能需要先將紗線漂白,再重複前述動作等。如果客戶要求褪色標準更高,實驗後若未達標,染色次數可能就更多、或是需要測試更多種不同比例的分散染料、固色劑等。
動物皮毛有動物福利的問題,以前的客戶是某個大品牌的產品開發總監,跟我聊到牛皮,他說這是肉的副產品,但畜牧業又是另一個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故事了。相較於人造纖維的塑膠製品,天然纖維雖然可分解,看似比人造纖維環保,但在種植的過程中,消耗的碳足跡可能反而較多,在《為什麼你該花更多的錢,買更少的衣服》一文中,也分享了這樣的觀點。
除了紡織品外,還有各類塑膠產品在我們的衣物上,例如釦子、鉚釘、亮片、扣環等等。儘儘管現在許多品牌開始標榜使用環保材料,但這些材料的生產過程,同樣會消耗地球資源,減少購買才是王道,還可以省荷包!

Photo by Freestocks Org on Unsplash
產品開發階段
產品在開發時期,會有好幾輪的樣品開發並有多款配色,不斷修正樣板(prototype),經過幾輪的淘汰篩選出款式與配色,最後做出銷樣(sales sample)分送至各地訂購會,再依訂購數量下單生產。
你在市場上看到最新一季的配色,可能只有5款。但在前幾輪的開發中,原本可能有20款配色,這20款都要做出來。第一輪的20款配色,甚至可能與第二輪的不同。
無論在哪一個開發階段,各材料供應商彼此的配色不對,就要打掉重新提供材料,這情況很常發生,即便是依照同一個色號打色,不同材質例如皮料、紡織品、金屬、橡膠等,呈現出來的顏色就是會有色差。同一個大分類材質上,可能還有小分類的材質混搭,例如紡織品可能有尼龍和特多龍混織,也會影響到顏色的呈現。從織造、染色、清洗、固色等染整過程,也會消耗水、電等資源,或是水源與空氣汙染,因此在開發階段,可能就有許多材料的浪費。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你們不能只做一兩款配色,其餘的配色用電腦繪圖軟體畫面,決定是否要使用這些配色嗎?」以前跟幾個品牌老外客戶不錯,經常直接這樣問他們。
「不行!」總是收到客戶斬釘截鐵地回答,因為:
- 即便相同色號,不同材質的材料,做出來的顏色就不一樣。
- 這樣才立體,也才知道這產品實際重量如何。
- 要讓試穿員試穿,需要通過穿戴測試(wearing test)。
- 無論是銷樣會議、訂購會議,會議參與者和買家都要看到實品,才能做出決策。
所以一定要讓廠商做出來,由組裝廠組合起來,才會知道外觀怎麼樣啊。
「欸!你這個顏色跟他們這個材料顏色對不上,不match啊!你們公司這個要重做!」在產品開發階段,被要求重新製作、重新打色是很常發生的。儘管試樣只需要一些產品對色,但每個製作環節,不同的機台一啟動,都有最低生產數量,不可能只生產一點點,而那些被打掉淘汰的產品,很多時候不能再被利用,最後成為了垃圾。
吼~希望各品牌以3D立體印刷來做開發的技術,能夠越來越成熟啊!

Photo by Nakota Wagner on Unsplash
喔,忘了說,雖然平常廠商就要提供3-5份同樣的目錄給到品牌商,但在每季開發的前幾個月,有些品牌會給你這一季要開發的Concept。比如現在要開發2021年春夏款,他們在2019年會提供廠商一些抽象的概念圖片,例如:雪白、毛茸茸、彩虹、極光、透明等圖片,然後要求廠商提供符合這些概念的材料,各3份。
你能想像概念性材料,以及開發階段的材料消耗,是什麼樣的光景嗎?最基本的是一年兩個開發季,春夏與秋冬各一季。在快時尚的驅策下,一年四季、六季,或甚至每個禮拜都要上新品的狀況逐漸發生,也意味著開發階段材料的消耗會更多,廠商被迫以更快的速度製造出更多款的配色和材料。
Is it necessary? 你需要像快時尚產業製造出來的「時尚感」,這般快速的替換衣櫥裡的衣服、鞋子、包包、帽子、配件嗎?
有鑑於之前的文章都會情不自禁的寫得很長,像萬言書,旁徵博引找資料,比當年寫碩班畢業論文還要認真!!
有讀者反應喜歡文章內容,但好長啊~可是我話很多很搞威,覺得寫太短好像又有哪裡怪怪的。
因此,這次分為上下兩篇,下一篇會聊聊那些衣服、鞋子上市之後、被消費者購買、所謂舊衣回收的生命週期中,你可能還不知道的隱藏成本。
努力在雙12前上文章!
FB &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