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為什麼要減少購物-那些你穿在身上但可能不知道的隱藏成本 (上)中,談到使用的原料和開發階段所消耗的資源成本。
在這篇文章中,將會討論到產品上市之後、被消費者購買以及所謂舊衣回收的生命週期中,你可能還不知道的隱藏成本。
產品上市後的兩條路
產品上市後,分為兩條路線,一條是下一點會提到的,被消費者買走。另一條則是……沒賣出去的庫存。
我原本一直以為庫存品會在換季的時候打折出清,或是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賣給outlet批發商,偶爾在台北街頭可以看到短期承租的大賣場,裡頭各大歐美知名品牌,從運動鞋、靴子、運動內衣、戶外機能服、背包、內衣等產品可能已經過季,價錢卻是原價的3-5折,甚至更低!我對這種所謂過不過季滿無感的,所以偶爾會去挖寶。

Photo by Alexander Kovacs on Unsplash
直到我朋友N年前在某家全球排名前5大的品牌工作,我才知道,有些品牌為了維持商品的稀有性或不造成市場價格下降,會自行銷毀完好如初的產品。
他說公司有很多上一季的存貨,不是不良品喔,只是賣不出去的庫存,size尺寸雖不齊全,但可以用五折以下的員工價購買。
如果員工也不買的話,這些存貨會全部被公司自行銷毀。
怎麼銷毀?用銳利的剪刀將衣服或鞋子剪壞,使其無法再被出售或使用。他覺得這樣的方式很浪費,所以在銷毀之前,一直問我們要不要買。
我問他,為什麼公司不捐出去給弱勢團體?或是用較低的價格賣出,至少也可以打平生產成本啊!
他很無奈的表示,這是公司的全球政策,不能捐不能低價賣出,為的是不能打壞品牌產品的市場價格。不會虧錢嗎?不會!因為這些市價是以成本的倍數賣出,只要賣出一定的量,早就能回本了。
根據《Why fashion brands destroy billions’ worth of their own merchandise every year》一文指出,Burberry, H&M, Nike, and Urban Outfitters等品牌,會自行銷毀或焚燒自家全新但未售出的產品。丹麥一家電視台揭露,H&M從2013至2017年,已焚燒60噸全新但未出售的商品!《不只Burberry H&M燒15噸庫存供小鎮發電》指出,除了衣服、鞋子之外,連手錶也會被召回摧毀,卡地亞(Cartier)和萬寶龍(Montblanc)的瑞士精品巨擘歷峰集團(Richemont)也承認從珠寶商手中買回庫存,在2年內銷毀價值超過4億英鎊的名錶,避免名錶被打折售出,影響品牌價值。
《Burberry燒毀逾10億元庫存挨轟…從這個業界慣例,看品牌形象與處理庫存的兩難》談到零售業、時尚業對於維護品牌形象和解決存貨所面臨到的困境,的確,若今天我們的角度從消費者變為品牌企業裡的負責經理,是否能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法?然而,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可以做的便是減少消費。若需求減少,企業端會依照供需關係調整生產數量,生產過剩的數量也能減少。
消費者購買後
購買後還會有什麼成本啊?這成本不就是掏錢購買的金錢成本嗎?
近幾年我們開始注意洗面乳裡的柔珠,是塑膠微粒,影響河川海洋生態甚鉅。
前一篇提到目前紡織品最常使用的合成纖維,使我們連洗個衣服也會造成環境汙染!
《微塑膠是甚麼?你知道我們身上的衣服正在污染海洋嗎?》文中指出,目前約有60%的衣服使用人造纖維中的聚酯纖維,當我們把衣服丟進洗衣機,在洗滌的過程中,合成纖維會脫落釋出細小纖維,稱為微塑膠,就像化妝品中常見的柔珠一樣。每洗一次衣服,數以萬計的微塑膠纖維便隨著污水進入下水道。微塑膠纖維有些堆積在海灘上,有些流入大海,污染停留數百年。
塑膠微粒透過生物鏈,進入到海洋生物身體中,再由人類吃掉,回到人類的胃裡。由人類發明的塑膠,反而回到人類自己的肚子裡。聽起來有點噁心欸!是不是又找到了另一個吃素的理由了😍
這些超細纖維直徑通常不到20微米,也就是人類頭髮的1/5粗細。洗衣機無法過濾這麼小的雜質,污水處理系統最多也只能攔截6成,剩下大部分最終都會流進海洋。《洗衣洗出塑膠污染 廢水排出超細纖維相當於每年500億隻寶特瓶》提及,現在有許多新創團隊致力研發能夠攔截這些塑膠微粒的方式,無論是在洗衣機裡攔截,或是極細網目的洗衣袋,都只是治標的方式,仍要從最源頭減廢減塑開始。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舊衣物回收,回收到哪裡去?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以為舊衣物回收就是做公益,捐給了需要的人?
之前有個同事的先生在私人公司做舊衣回收,她說舊衣回收箱裡,有很多衣服以外的東西,甚至有人捐了兩台ipad。所以他們自己看到還不錯的東西,就會先挑起來自己使用,剩下的分類完再賣出去。
蛤?
當時我非常疑惑地問她,這些東西不是要捐給物質匱乏的弱勢團體嗎?
不同的單位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但平均來說,僅有約三成的衣服被送往社福機構,七成的舊衣服都流向舊衣回收工廠,其中有部分飄洋過海到非洲,剩餘的衣服最後都被送進焚化爐燒成灰燼。《二手衣回收 你捐的舊衣被送到哪去了?》也指出,品質不優的舊衣物,還需花錢送進焚化廠做為垃圾焚燒。當你以為捐贈給弱勢族群或送愛到非洲,卻沒想到二手衣或二手鞋,反而大幅影響非洲原本能夠自力更生的成衣產業與傳統文化。
下面分別是CBC加拿大媒體拍攝的舊衣回收影片,橫跨加拿大多倫多、美國紐約、非洲肯亞等三國,這部真的滿好看的,實際帶你去看看所謂的舊衣回收去到了哪裡。有英文字幕,而且速度不會太快,可以順便練英聽!另一部則是公視的報導,從台灣過去的舊衣回收箱到垃圾車的資源回收舊衣,訪問民間舊衣回收業者,也很有趣。
《你捐的舊衣在非洲貧童身上?真相是:倒貼送印度做地毯》一文寫道,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蒲隆地、盧安達和南蘇丹等六國組成的東非共同體,已經提案在2019年禁止舊衣物、鞋子進口,以保護當地正在興起的紡織業。因為太過便宜的二手衣傾銷,使當地的紡織產業無法與進口的二手衣物競爭,也使傳統服飾逐漸消失。
那…該怎麼辦呢?
首先,是衣服減量,從源頭減少。購買之前先問問自己,這是必要還是想要?
這件衣服的價格,換算成你的時薪,你需要工作多久?值得嗎?買了之後,你會穿多久?或多久才可能穿它一次?
買了之後,合適的衣服但不想穿出門,可以拿來做為睡衣,不過這樣的睡衣可能已經很多套了XD
也可以與朋友交換衣服,你的舊愛可能是她的新歡。或是直接捐贈給需要的社福團體、或賣給二手舊衣店。
你可能會問,難道不能回收再製成衣服嗎?
答案是可以的,然而與許多商品的回收一樣,多材質的結合,不容易拆解,也不容易回收。以鞋子為例,複雜的工序結合複雜的材質,大底是用橡膠製成,用膠水貼合、模壓或是縫製,再加上鞋面的尼龍或特多龍或皮料,再打上金屬環扣,綁上含有人工膠絲的鞋帶,鞋帶末端還有塑膠頭。(Because of their construction—usually, their many components are stitched and glued and molded together in complicated ways—they’re almost impossible to recycle. -《Your shoes are made of plastic. Here’s why.》)
回收衣服所花費的成本(無論金錢或是環境成本)、時間遠遠大於生產新的衣服,以下這部影片描述了這些衣服從歐美國家,出口至印度一個小鄉鎮,手工先將拉鍊、扣子等剪掉,再依顏色分類,打成碎片,重新製成紗線或做成毯子,再出口至其他國家。
影片中有一句話非常值得我們反思:「我們這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西方國家沒有足夠的水源,所以這些衣服他們只穿一次就丟了,因為他們沒有水可以洗衣服。」(“It is said that there is a shortage of water in west, so they wear their clothes once and throw them away because they can’t wash them.” )
有些人可能兩三個月或半年就丟棄了一雙鞋或一件衣服。其實我們平常最常穿的就是那幾件衣服和鞋子,好好的愛惜它們,延長使用年限吧!
推薦你看Gold Zipper的Maria Lee的#1 Dress, 1 Month 穿搭實驗,一個月每天都穿同一件衣服,也能有不同的變化。

Photo by Lisa Fotios on Pexels
最後,想用影片裡,那位漂亮的印度女人的先生說的這句話,作為結尾。
You tend to get dressed for other people.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you’ll be as beautiful as God made you. All people have a natural beauty.
「你為了別人而裝扮自己,但每一天,你將如同上帝創造你時那般的美麗。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自然的美。」
所以,你不需要這麼多外在的東西來裝飾你自己。
FB &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