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節,正好迎來宜蘭一年一期稻作的收割期。經過正在割稻的田邊,跟在割稻機屁股後的是一群鳥兒。我喜歡看著他們貪吃的模樣,又佩服他們的敏銳,知道這裡要割稻了,趕緊飛來隨著機器移動。有時擔心他們會不會被機器輾到,好險他們的敏銳顯示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我媽說,她小時候家裡沒有種田,但鄰居在農忙時,她會幫忙看顧鄰居的小孩,有時候也要去田裡幫忙農務。在那個農業還沒有自動機械化的年代,插秧、除草、割稻等工作,都是靠雙手勞動。
她說以前去幫忙割稻,稻殼上有毛,邊割邊覺奇癢無比,又熱又癢。

前幾年朋友來台灣,帶他看我最喜歡的稻田,當時六月底,也開始割稻了
「真的假的啦~稻米怎麼會有毛!」
小時候總這樣反駁我媽,即使離家門不遠處,就有好幾片水田,常去散步的地方,也是被稻田環繞,但我從來沒有下過田,從小看到的收割景象都是使用機器,實在很難想像媽媽說以前手工割稻、用腳踩打穀脫粒、在稻埕上曬穀的情形。
聽媽媽說手插秧,人是往後倒退行走,這個我在三星行健村體驗了。而手割稻、打穀脫粒,就到朋友的田-音樂米體驗囉!
無農藥無化肥 小朋友也可來
音樂米的「少年阿公」方子維,是土生土長的宜蘭青年。除了帶年輕人、外國人導覽宜蘭菜市場之外,也以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的友善方式耕種稻米、蔬菜。從產地連結市場,再從市場連結回產地,來宜蘭迺菜市場、音樂米,都是他的生活實踐,希望能重溫阿公那個年代的生活感。
參加了幾次子維帶領的菜市場導覽,才對市場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後會寫篇關於市場導覽的旅程。這次就先來說說音樂米的手割稻吧!

稻田裡正倒掛曬著前一天割下來的米
2020年8月,聽到有手割稻的體驗,我超興奮!雖然要起個大早,但一聽到能體驗手割稻,還能親眼看看黑米在田中的樣貌,我就躍躍欲試!只要是我沒看過的、還長在土裡的作物,我都會很想看、很想體驗!
這次邀請朋友Peggy一起參加,抵達時發現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女兒,特地從外縣市來到宜蘭,體驗音樂米的手割稻。我和Peggy一人一把小鐮刀,子維說明了割稻步驟,左手抓一小把稻稈,右手握住鐮刀,靠近底部,朝自己的方向割,同時抓著稻稈的手是往前推,與右手反方向,順著這股勁可以割得更快。割起後,放在旁邊地上,方向一致地排開。

謝謝大地孕育了飽滿的稻穗
與手插秧的倒退走方式相反,手割稻是一路向前割。其實步驟不難,一開始不太熟悉,割得很慢。看著子維的背影,他倏倏倏地很快割完一排,真的是望塵莫及欸XD
手腳並用割稻脫粒 抓到訣竅有種爽感
後來我們抓到訣竅,速度開始變快了。當鐮刀「刷」一下,把稻稈割下的瞬間,不知為何,就是有種爽感!而且可以快速向前推進了!我們默默地把剩下的稻子都割完,還意猶未盡!

抓到訣竅後,真的越割越爽越快!
我覺得最困難的是這個腳踩脫穀機,一腳不能停歇地踏著踏板,讓滾輪運轉;同時兩手需要握著稻稈,不斷翻面打向脫穀機上的滾輪。這動作看似簡單,但要抓到那個腳踩的節奏感,實在不容易啊!有時候節奏抓錯,踩一踩滾輪會往反方向轉,穀粒就不會落入前方的木箱中,而是朝你飛來XD
脫穀之後,緊接著將稻米,拿到周邊的空地,鋪平日曬。下面這個影片,有脫穀機的身影喔!
其實無論是在別人的田體驗不同的農作,或是在我的小菜園裡除草種菜,這些看似反覆相同的動作,卻常常帶來一種平靜的爽感,或許是大自然本身就有療癒身心的能量吧,真的很適合上班族來田裡感(發)受(洩)一番啊!
來認識你碗中的飯吧!
至於稻殼有沒有毛呢?等你去體驗就知道答案囉 😀
音樂米 Music Rice
- 地點:宜蘭礁溪
- FB:音樂米 Music Rice
- FB:Morning Market Yilan
- IG:@morningmarketyilan
- Email:sunrisefish2000@gmail.com
- 黃妮達 Juanita 建議:
- 參加農事體驗活動,記得穿長袖、長褲、運動鞋或雨鞋,帶水、帽子等盡量用遮蔽式防曬喔!
FB &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