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與朋友爬過合歡山,也曾跟著登山社爬上嘉明湖,但從來沒有跟著原住民族人回到他們山上的家,並在山上的部落裡待上幾天的經驗。
體驗原住民族在部落中的生活型態,一直是我想體驗與嚐試的。所以在臉書上看到「跟著山部落營」的消息,立刻私訊我的花蓮友人Howard,詢問他這個是不是他參加過的那個活動。
今年4月,我們一起去宜蘭南澳,他跟我提起他去花蓮太魯閣族山上部落的事。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在山上vegan純素有東西吃嗎XD
推薦你看:宜蘭一日遊,綠色小旅行去南澳!
Kndsan 感受山上的生活與生命
「Kndsan」,在太魯閣族語是「生活、生命」的意思。

以前對台灣原住民的認識,除了課本上的九族之外,還有國中時期學校裡許多泰雅族原住民同學。跟生性樂觀的他們一起上課,總是有很多樂趣!國中跟我配合演出在愚人節整老師的其中一個就是泰雅朋友:D 我哥國中的時候,還曾經跟他的泰雅朋友,到山上找野豬和打飛鼠。
外國朋友來到台灣,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看得津津有味,對於台灣的原住民非常有興趣,想了解更多原住民文化。然而,原住民已從九族到了十六族,我卻對台灣原住民族認識不深。
於是,我報名了砂卡噹Yaya自然農莊,在8/20-8/22舉辦的「跟著山部落營-kndsan」,想跟著太魯閣族到山上居住幾天。短短三天不可能透徹理解一個族群的文化歷史,但至少是一個近距離接觸的開端。
跟著Truku回山上的家
從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往上走,走到大禮部落,雖然比三間屋的路線好爬,但平常只有在「微」種菜、騎腳踏車或散步當代步工具,沒什麼在運動的我,還是需要走走停停休息一下,走到大禮赫赫斯部落至少花了3個小時。
我們在這裡停留了約1個小時,第一眼見到部落前的山巒交錯,忍不住停下腳步,眼前的浩瀚山谷,讓我開始想像住在這裡的生活。坐落在靜謐的山谷間,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想像詩歌吟唱的樂聲從大禮教堂裡傳出,迴盪在赫赫斯部落間。

在解說看板上,將「赫赫斯」解釋為「蛇聲」或「多蛇之地」,或許會令人誤以為這裡蛇很多很危險,帶領我們上山的太魯閣族人Nac Hijiyu(簡月美,砂卡礑Yaya自然農莊的主人Yaya的女兒)說,「赫赫斯」其實是樹名,當風吹來的時候,樹枝間碰撞會發出相似的聲音。
繼續往上前進砂卡礑(Shakadang)部落,在太魯閣族語中,Shakadang指的是「死去的人的臼齒」。過去在尋覓部落生活的地點,先人在這裡發現了人的臼齒,認為這裡適合人居,部落便遷移至此定居了下來。

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Nac說在山上要互相照顧,所以即便有獨自行走的路段,腳程很快的最前方的隊友,也會停下來等待後方的人們。有的時候我喜歡聽著山林裡的聲音,觀看著周遭的生物,自己安靜地走著。再走約3個小時,我抵達了砂卡礑部落。我不是走的最快的那一個,但我想這就跟人生一樣吧!或許無法飛快地達成目的,但只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無論快慢,最終都能抵達終點。
FB &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