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我跟朋友Chris兩人,到宜蘭冬山的正福茶園,體驗製做黃茶之旅!那次是我第一次在茶園裡採茶,去年那時是陰天,沒有下雨但偶爾有一點點陽光。今年二月因為找茶之旅,再次來到正福茶園,才知道原來連採收時的天氣,都會影響茶葉的風味啊!
延伸閱讀:
宜蘭|喝手搖茶飲卻沒採茶過?我在冬山正福茶園體驗製茶(上)
宜蘭|喝手搖茶飲卻沒採茶過?我在冬山正福茶園體驗製茶(中)
宜蘭|喝手搖茶飲卻沒採茶過?我在冬山正福茶園體驗製茶(下)
關於正福茶園的介紹,和採茶體驗可以參考上面的延伸閱讀,去年採完連寫了三篇記錄,這次就直接來寫與上次體驗的相異之處。

Photo credit to Kati 老業
這次採什麼?
去年我來體驗的是黃茶製做,採摘的是一心二葉或三葉的白鷺;然而,依不同的季節、茶樹品種、採茶部位以及製茶過程,可以排列組合做出不同的茶!這次我們採的是臺茶13號翠玉的嫩芽,製做嫩尖綠茶。
我覺得這更考驗眼力,因為嫩芽稀少,要更專注地尋找。也因為產量少,正福說嫩尖綠茶一台斤市價可達5000元到7000元!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去年當我詢問體驗製茶的價格時,正福提供不同的報價方案,因為不同季節、品種、製做過程,所需的時間和成本都不一樣啊!

參加人數不同有差嗎?
上次只有我和Chris兩人,這次主要體驗的人有七人,加上活動的共學夥伴、拍攝團隊等共有約二十人。
人多的好處是可以偷懶(喂~),特別是我覺得最困難的揉茶,人多就可以輪流揉,揉壞也不知道是誰揉的(喂~)。但如果你是那種想要深刻的體驗每一個步驟的人,建議自己揪幾位朋友控制人數組團參加。

人多輪流揉茶 我才有閒在旁邊納涼啊XD
採收當天的天氣
去年來的時候是早上,陰天偶有微微的陽光;這次來是下午,抵達後才開始綿綿細雨。雨不大的話,活動一樣可以進行,下毛毛雨時的採茶體驗其實更接地氣,因為很多農夫雨天還是會到田裡呀!
正福也分享,採收當天的天氣會影響茶的風味。像是這次採的嫩尖綠茶,在下雨時採收,做出的茶帶有昆布味,可以用在料理中提出鮮味,但若是用冷泡茶的方式,就比較沒有昆布味。若是在好天氣採收,做出的茶則有蜜果味!宜蘭茶因為氣候的關係,有不同的特殊味道,也因此能有不同的變化。

從高處拍向茶園很美 除了那些在天際的電線
哇嗚!原來連採收時的天氣都跟茶味有關,來體驗時的天氣,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因為茶樹本身也是每分每秒都在成長,那年那月那日那時的茶,是獨一無二不能複製的呀!

這次做的嫩尖綠茶 後方是上次做的黃茶
品茶 自己做的就是不一樣
嫩尖綠茶還沒泡之前,味道就帶有昆布味!
其實我一打開茶罐,就有淡淡的海苔香,我想起之前在蘇嘻餐飲喝到的抹茶燕麥奶咖啡也有海苔味,當時查了資料發現正統抹茶有海苔香是正常的。沒想到嫩尖綠茶還沒泡就有海苔味,所以問了正福,於是正福跟我分享了上面談到的天氣與茶味的關係。

左邊淡淡綠色的茶湯,是今年體驗的嫩尖綠茶,喝起來的昆布味非常淡,也可能是我泡的不濃。右邊則是去年做的黃茶(我還有一半沒喝完,自己做的捨不得喝啊),色澤偏黃,味道也比較濃。兩者風味不一樣,但都是來自宜蘭這片風土。
喝下這口茶,我的身體與這塊土地再次連結了起來。

更多關於正福茶園的內容,可以看看宜蘭|喝手搖茶飲卻沒採茶過?我在冬山正福茶園體驗製茶(上)。
FB &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