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這篇不是衛教文,我也不是醫療相關的從業人員,只是分享自身的經驗喔!沒想到這次的抽血檢查,居然遇到馬虎又不專業的醫生,還好我做了一件事自保,沒被醫生呼攏過去!
原本打算上個禮拜要發文,結果這禮拜一傍晚我又發現另一件事情與此相關,但這兩天卡了一些工作,所以今天才完整寫出來。文章很長,內容有點負面氣憤,但我真的希望大家就醫時,也記得行使自己的權利!更希望這種醫生不要再誤診!耽誤就診者及早治療的機會!原本定期檢查是預防勝於醫療,卻不知道有多少就診者相信醫生的話而延誤治療時機!

Photo by David Garrison from Pexels
為什麼要做血液檢查
過去這兩年多來,我男友一直要我去做血液檢查,至少可以知道自己的維他命B12數值如何(vegan或純素者或純植物飲食者,較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因為如果缺乏Vitamin B12,也會有疲勞、記憶衰退的問題出現。(參考《素食者更容易缺乏!維生素 B12 不足的常見症狀》)
不過因為疫情,我盡量避免進出醫院,沒想到這一拖就拖了兩年多都沒去驗!直到這一兩個月被自己的身體嚇到!我每天都睡滿7-8個小時,卻覺得很容易累,身體沒什麼力氣,肌肉使不上力的感覺。有時候手和膝蓋以下的肌肉,會有莫名的疼痛;情緒容易低落焦慮,有時心裡明明記得某些字句,但就是想不起來或說不出來!
怎麼會這樣?
我們一邊查缺乏哪些元素會造成什麼症狀,一邊對應我的身體狀況,最後決定去醫院做檢查,因為這的確影響到我的生活了!

Photo by Obi Onyeador on Unsplash
掛號什麼科別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直接去區域醫院,於是先致電詢問應該掛哪個科別,醫院說掛號家庭醫學科就可以了。(電話中院方說有健保給付,但實際上是要自費喔!去做血液檢查時,需先掛號再由醫生開單去抽血,醫生會預掛一個禮拜後回診看報告。兩次都須支付掛號費和基本部分負擔金額,兩次皆是340元,自費檢驗費則是800元,總共1480元。)
於是我先到醫院官網看了一輪家醫科醫生的學經歷,最後選了台灣頂尖學府畢業的醫生。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學歷真的不代表能力!
做這件事很重要
第一次掛號時,我直接告知醫生我是vegan,我知道不吃肉、海鮮、蛋、奶、蜂蜜等,可能會有維他命B12缺乏的隱憂。同時告訴醫生我前述的狀況,並詢問是否能夠檢驗維他命B12、維他命D、鐵等這三項,醫生說因為我是蔬食者,所以建議也驗鈣、鎂、鈉、鉀等,此時我心裡暗自竊喜真是找對醫生了!
一個禮拜後回診看報告,醫生在電腦中打開我的報告,一邊把我的檢驗數值謄寫另一個螢幕畫面(我的病歷),一邊跟我說數值都很正常,沒有問題,特別是我要求要驗的維他命B12、維他命D、鐵這三項的數值都OK。我問醫生,但我還是有那些症狀該怎麼辦?醫生說這可能就要靠自己多運動了。
當醫生敲著鍵盤把數值輸入病歷時,我看到那個呈現我報告的螢幕上,大部分的檢驗項目,會有參考值,寫著標準區間,如果檢驗結果不在這個參考值內,就是異常。
我發現醫生也是注意那個參考值,來告知我的數值正不正常,但我瞥見螢幕上「25-OHVitamin D」就是維他命D,我的檢驗值是6,後方的參考值是空白,那醫生如何立刻知道這個數值就是正常的呢?
又覺得或許這醫生很專業,把這些知識都牢記在腦裡,所以人家醫生可能根本不必看參考值,而是有專業訓練,看到數值立刻知道是不是在標準區間內!

Photo by cottonbro from Pexels
但我心裡還是覺得不太對勁,所以問醫生是否能夠把報告印出來給我,我想要留底,也方便提醒自己多久之後要再定期抽血檢驗一次。回診過程不到5分鐘就結束了,我在診間外等護士拿批價單和印出的報告給我後,我走下樓梯去抽了批價的號碼單,翻了一下我的報告。
「靠!」對,我當下對著報告罵了出來!
維他命D的參考值空白,是因為不是只有一個區間,下面有一行檢驗結果說明:
Sufficient(充足):30.0-100.0, Insufficient(不足):10.0-30.0, Deficient(缺乏):<10, Toxic: >100.0
我的數值是6,不僅不足,還是缺乏!
我立刻衝回診間,敲門後撞見醫生跟護士聊天聊得很開心,兩人抬起頭來一臉狐疑為什麼我又回來診間。我拿著報告指著維他命D的檢驗結果說明,問醫生說「6好像是維他命D缺乏,我有看錯嗎?」
醫生看著我手上的紙本報告說「對耶!咦,奇怪,我剛剛怎麼沒看到?……(剛剛明明還特別講到維他命D)不好意思我漏看了……」,後來我問醫生我該如何補充維他命D、要補充多少、每天太陽建議要曬多久、飲食上如何調整、吃維他命D補充劑需要注意什麼…等等的問題,醫生都用Google給我看,還說吃維他命D一定要配鈣才能促進D吸收(我後來Google,發現醫生講反了,是吃鈣一定要配維他命D才能促進鈣吸收)。
事後我自己用Google來找答案,也另外諮詢我的醫生朋友。既然醫生都可以漏看、把該注意的事講相反、用Google回答問題,那就醫的意義是什麼?看診者又為什麼需要付費?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我這星期一登入健康存摺網站,這是我第一次使用健康存摺。
找到我的血液檢查報告,打開第一眼就看到W.B.C檢驗值是紅字!(而且健康存摺上面沒有維他命D這個項目!)
靠!這醫生漏看的不只維他命D欸!!!
我當時衝回診間拿報告給醫生看,醫生居然沒有重新仔細看報告,而我也只注意維他命D,沒細看其他數值。
W.B.C是白血球,檢驗結果是3.54,小於參考值4.00-11.00!
然後我又自行Google找答案、問醫生朋友,完全不知道那次回診的意義在哪裡……
這件事真的滿令人生氣的,如果沒有要求醫生將報告印出來給我、沒有查看健康存摺,我根本不會發現我的維他命D如此缺乏!我可能要等到N年後再次做血液檢查才會發現這兩個問題,又或者我根本等不到再次做血液檢查,身體就產生更多病痛!

Photo by David Garrison from Pexels
男友知道後也很生氣,他問我,有多少人因為相信這個醫生的話,而延誤治療的時機呢?想想就覺得很恐怖,特別是很多長輩都很相信醫生說的話(其實也不只長輩啦),醫生說沒問題就沒問題,哪可能還要求要印報告出來,仔細看上面的數值呢?
為什麼我會這麼生氣呢?因為這已經影響到我的生活,所以我才去看醫生的呀!結果遇到這種兩光醫生!又有多少人曾經被這醫生誤診,但自己不知道呢?
定期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
之前在IG限動上詢問大家是否有定期做血液檢查,95%的人都沒有~
我也是這次發現維他命D的問題,Google了一些資料,才發現台灣有至少70%的人缺乏維他命D!我萬萬沒想到在這個緯度的我們,居然會缺乏維他命D!!!
想提醒大家,定期做血液檢查,有時候我們的疲累可能不是睡多一點,或是去按摩就可以解決的,因為我們缺乏的或許不是睡眠或按摩,而是維他命D。
也希望大家都遇到好醫生,會仔細看報告,給出專業意見的好醫生~

Photo by EVG Kowalievska from Pexels
FB &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