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組織邀請我規劃環境永續和食農教育的課程,所以從去年開始陸續到幾間學校教課。原本去年也要到我的國小母校授課,但那次課程剛好安排在我飛回台灣自主隔離的時間,因此錯過。
今年絕對不能錯過啦!
所以在三月有機會能夠回到母校教課,兩個班級一起上,真的超級嗨啦!
課程一開始便跟小朋友說,別叫我老師,叫我「學姊」!
其實我不喜歡被叫老師,也常請小朋友直接叫我Juanita,不過今天這堂可以被叫學姊,因為是自己的母校嘛!雖然我同學的小孩都跟他們差不多大了,但學長姊弟妹是沒在分年齡的好嗎🤣🤣🤣

課程中帶著他們一步步去了解食物從哪裡來,去思考食物後面牽涉到的里程、足跡以及所需動用的資源,到最後提到太平洋垃圾帶,好多人看著那漂浮在海上的垃圾,目瞪口呆。
有小朋友問我:「現在還有(太平洋垃圾帶)嗎?現在還是這樣嗎?」
「對!所以大家帶上自己的袋子、杯子,減少用一次性的產品,好嗎?」

其實每次在上課前幾週(或前幾個月),我就會開始收集活動海報紙。
儘管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去尋找與溝通,但想到這些海報還有單面可以利用,不會直接被丟棄,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我就願意繼續這樣做,也十分感謝羅東社區大學和羅東李科永圖書館的幫忙,讓我能夠順利收集到海報紙!使用單面海報紙,不僅不會影響教學品質,也直接身體力行給小朋友看。

學生在單面海報紙上做團體活動,完全不影響教學品質!
那天上了整整兩堂課,學弟妹們熱情的發言、踴躍的回答問題,學姊真的是嗨到爆!
下課後,學弟妹邊排隊回教室,邊跟我說「學姊再見」,活潑又暖心!
這種互動大概就是老師當年說的教學相長吧(?)!

最後附上我跟我國小導師的合照,感謝老師當年認真教學,諄諄教誨「勤運動、學做人、求學問」,身體健康擺第一、做人處事擺第二、學習知識放第三,小時候不懂為什麼是這個順序,隨著年紀漸長,才越來越了解這箇中滋味!

*那天上課前跟另一位林老師聊天,林老師說「妳應該沒有在耕種吧?」,有啦有啦,我只是曬的不夠黑,下課回家跑去菜園把抓蟲照片傳到群組,證明人家是有在種菜的啦~~~~~~😆🤪

FB & 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