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極限之我在宜蘭員山深溝村清水溝!

其實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毅然決然離職,為了實踐心中的理想生活方式,先回到家鄉,開始摸索、嘗試用友善耕種的方式種菜,透過自學、農友傳授知識一步步慢慢學習(IG臉書上放比較多農農照,來追蹤我吧)。過著一個令大部分的同學朋友長輩覺得詫異的生活,完全就是一個還在叛逆的少女(少女?)啊哈哈!好,這場人生的實踐練習下次說。

推薦你看:第一次進錄音室!我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創青宅急便

清水溝 很多垃圾

Photo credit to 張峻浩

打破朋友們眼鏡的生活,還包含那個星期六的早晨,不好好在家吹冷氣賴床睡覺,反而在炎熱的大白天,來到宜蘭小農群聚的員山深溝村,清!水!溝!

對,就是整個人在馬路旁的水溝裡,清它!

乍聽之下好像很不可思議,但其實清著水溝,享受泉水的透心涼外,還可以看到人生百態!

援農,拉近我與土地的親密度【走讀DNA-深溝農村場】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地方志iplace的活動,上一次是龜山島走讀。

地方志|宜蘭青年志工服務站,以山村、海村、農村與舊城的文化走讀,讓青年能認識三村一城的歷史文化。參加對象不限於宜蘭青年,但限於15-35歲的青年。地方志的專案主持人是海波浪的Bosco,專案負責人是內城生態學校的志政,兩位都是在宜蘭深耕的青年。推薦你關注地方志的臉書,有許多不錯的活動呢!

推薦你看:欸你知道石花凍可以吃,還可以拿來做燈嗎?海波浪X海鳳梨

這次看到是在深溝,而且是跟農業有關,二話不說立刻報名,還翹了社大的課來參加。

我們在慢島生活集合,是一個老屋改造的空間,一樓的質感美虹廚房與二樓的活動間,讓這裡成為深溝友善小農群聚、舉辦市集、活動的場域。

發放膠鞋與手套之後,拿好自備的水,就在小鶹米的帶領下,前往尋找陳阿公。

陳阿公與小鶹

陳阿公說,深溝這裡的農田,大多以天然湧泉灌溉。

水溝承載著將水源輸送至農田的使命,但當溝裡的水草與人為垃圾增加後,不但影響溝渠的容水量,也影響水源輸送的灌溉功能。

所以當年在造路的時候,陳阿公提議不要將溝渠的路面全部蓋起來,一來你看不到溝渠裡是否有堆積垃圾,二來不能清理,若要清理還須把整個路面掀起,耗時耗工又耗錢。於是陳阿公提議只蓋一半,另一半露出的溝渠,有需要的時候,人們隨時可以清水溝。(阿公好有智慧~)

陳阿公是誰?

若有關注員山深溝的人,一定知道陳阿公!

我也忘了我是從哪裡得知陳阿公,可能是田文社社長的文字,也可能是米米之音大米的節目。

將近八旬的陳阿公,從友善耕作,到慣行農法,再轉為友善耕作,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

這是要給孫子們吃的,當然要安全無毒!

而陳阿公勇於嘗試,並無私分享傳授經驗給新農青農,就像深溝村的阿公,是精神領袖,也是很多小農的偶像!

陳阿公的米這邊

陳阿公示範清水溝

Photo credit to 張峻浩

小鶹米是誰?

小鶹米的謝佳玲,來自苗栗。因為關注環境與土地議題,有感於宜蘭的農田漸漸減少,農地不種田卻種房子;有次在PTT呼籲大家別再傷害農地,有人留言說「如果種田是一件那麼好的事情的話,那叫你去種田,你要不要?」,被網友一激了之下,她決定種田給你看!

以前是賞鳥社的佳玲,喜歡鳥類,也希望藉由守護農田,陪伴小鳥。所以「小鶹米」的意涵,便是「把田留給小鳥的米」,這種實踐的精神真的很棒!

小鶹米這邊

之前在台北聽到的一場講座中,就聽聞過陳阿公與小鶹米。這次來農援可以見到他們本人,真的很開心!

推薦你看:我在台北聽到那群不在宜蘭出生的「宜蘭人」,在宜蘭做的事

下水囉!

陳阿公在親自示範如何清理水溝、如何使用手和鐵耙,以及同組的人如何互相合作之後,我們就開始了!

一組約3至4人,我們這組負責的長度目測應有150-200公尺。

穿上膠鞋下水,水深約到小腿肚,可能因為是泉水,腳泡在水裡超級沁涼!

水溝其實不臭,我用手撿起水溝裡的垃圾與水草,沉澱在底下的淤泥被攪動之後,才聞的到臭味。

我在宜蘭員山深溝 農援清水溝

Photo credit to 賴志政

我和Homgoo Village沁蔡的學長、來自南投的阿岳、返鄉青年的0524同組。邊清水溝邊聊天,0524說,來參加這個活動,是因為他想要更認識宜蘭。年紀比我小的他說,到外縣市念書之後,才發現自己有多麼喜歡宜蘭,也因為這樣,他回來宜蘭了!學長跟我兩個人聽了都覺得超感動!!

我們撿到的垃圾除了塑膠袋、酒瓶、農藥罐、蔬菜果皮的生廚餘等,最誇張的是撿到一把水果刀和刀套(但兩者是分開的!),還有動物的上下頭骨,非常完整,我看了怵目驚心!我們超有默契,超快就把水溝清理完,還在旁邊聊天聊了20多分鐘,等待其他組的人結束清理水溝的農援工作。

如果不想跑到海邊淨灘,或許可以就近去淨一淨你家附近的水溝,這些人為產生的垃圾實在令人望溝興嘆。

美虹廚房 以芭蕉葉為盤

清完水溝回到慢島生活,看到了傳說中的美虹姊!比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的照片年輕很多,我朋友問我美虹就是她嗎?我還說「不是吧~印象中美虹姊看起來比這位年紀再大一點XD」

美虹準備了好幾樣手路菜,還有準備vegan菜,特別是那一大碗做成vegan可吃的宜蘭美食西魯肉!

美虹廚房

Photo credit to 張峻浩

每張大桌鋪上芭蕉葉,盛上青松米,教我們如何手捏三角飯糰。飯糰裡塞入一點美虹豆腐乳,真的超好吃欸!這次的美虹豆腐乳比較沒那麼鹹,之前在慢島生活附近的一簞食,吃到的美虹豆腐乳比較鹹,可能是不同年分或不同批製作的關係吧~

推薦你看:宜蘭|匯集友善耕作小農好物的一簞食-蔬食X生活

喜歡以芭蕉葉為盤,大家一起手做飯糰。午餐結束後,芭蕉葉又能夠做為堆肥,回歸土地。

芭蕉葉盤子

你看到的黑不是髒

清完水溝後,手套看起來黑黑灰灰的。

以前我很有潔癖,連直接坐在草地上都覺得衣服會變黑、髒掉。

這幾年我的外國朋友說 “It is just soil! (這只是土!)”,讓我逐漸改變對髒的定義:「黑色」不代表這就是髒的、不乾淨的。

在下雨天拔草、整理農作物,很容易使農事手套沾到泥巴,儘管洗乾淨了,還是有渲染的黑、漸層的灰,但他們是乾淨並且可以使用的!

膠鞋與手套

Photo credit to 張峻浩

很多人覺得「髒了」就要丟掉,這樣的觀念真的需要倡導。

無論物品的「價錢」多麼便宜,將仍然可以使用的東西丟棄,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是超越用金錢來衡量其成本的。

他們只是變成灰色或黑色,但不是「髒」呀!

換個角度想,你無心插柳的參與了泥染的過程,讓泥的顏色呈現在你的物品上,想起來是不是也有點浪漫呢~

近期文章

在臉書上找到我們

文章分類

我是黃妮達 Juanita!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幫助更多人!

也歡迎你幫我免費拍手5下,你的拍手,是我繼續產出更多創作的動力之一。

或是成為讚賞公民,化讚為賞給作者。

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在底下留言給我唷!